2011-05-23

[電影] 《火線大逃亡》




       《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 1997)這部電影探討的主題很豐富,不僅僅是對於西藏的同情與支持,還有對愛情的、友情、親情的各種探討,也有對國家認同與精神的描述。在這麼多元的主題下,這部電影應該要精采而發人省思才是。這部電影是根據《西藏七年與少年達賴》(大塊文化,1997)改編的,作者Heinrich Harrer就是電影主角亨利(Brad Pitt),在1956年已經被拍成同名的紀錄片,1997年法國導演Jean-Jacques Annaud將它再次重新詮釋成為一部相當賣座的好萊塢電影。

        許多人對於這部電影的中文片名頗有微詞,我個人在尚未觀賞這部影片之前,也因為這個翻譯感到匪夷所思,但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突然有點了解這個翻譯的用意。整部電影的主線並非以西藏為主,事實上,西藏這個主題一直到電影的後二分之一才出現,故事是圍繞著主角亨利(Brad Pitt)從離開妻子前往登山、被抓進戰俘營而後逃離、進入西藏、再回到故鄉的一連串逃亡經過,「逃亡」才是構成整個故事的重要關鍵,這麼一想,《火線大逃亡》這個片名,不僅兼顧了電影內容,還讓它帶有更濃厚好萊塢商業片感,乍聽之下膚淺,卻是吸引單純追求娛樂的觀眾注意方式,畢竟若是一開始就點明了「藏獨」這個嚴肅的主題,會讓觀眾產生沉重議題的成見,或許關注這部電影的人會因此減少。以這樣觀點而言,我想這中文片名反倒可以說是高明的。



        接著關於導演在電影中急於表達的西藏問題,我對於那樣的表現手法不太能苟同。談到藏獨問題,我個人覺得是合理而必然的,然而這部電影對於前來侵略西藏的中共,有著過於抹黑而誇張的詮釋。雖然我相信在現實中,中共對待西藏的態度確實不是那樣友善,但電影中表現中共那極為惡劣的態度和行為卻我覺得不快,就像為了說服觀眾支持西藏而刻意抹黑中共一般,縱使是原本就支持西藏的我,也認為這樣抹黑的手法偏頗而過分。相較於上次觀賞的《紅色角落》,這部影片的導演站在一個更偏激的角度批判中共,然而過度偏激的批判未必能會有更好的效果,或許這也是為何我可以在中國的電影網站登錄《紅色角落》,卻無法找到《火線大逃亡》資料的原因。

        儘管西藏的問題發人深省,西方世界對於西藏的同情表露無遺,但我認為這部電影真正令我讚賞的地方是亨利在電影中的成長,從一個年輕氣盛、為了逃避家庭的壓力而拋下懷孕的妻子接下登山任務的衝動青年,成長為一個懂得責任,也懂得寬容的男人。磨掉他個性中自私自利的是他的朋友彼得(David Thewlis),兩人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亨利說服彼得拿他珍貴的手錶去換取資源,然而彼得卻無意間發現亨利自己擁有不只一支的手錶,兩人因此而發生爭吵,促使亨利反思自己個性的缺失;而在西藏的期間,亨利在和當時年幼的達賴喇嘛之間的互動以及西藏處事態度與宗教信仰的影響,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亨利個性的轉變,甚至願意費盡心力試著讓與自己疏遠的親生兒子重建父子關係,對於娶了自己曾經心儀的西藏女孩的朋友也可以衷心祝福。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認為這是一部很難以評斷好壞的電影,單就電影所要表達的每一個意念我都是可以理解並贊同的,但整部電影的表現手法總顯得有點凌亂而沒有重點,就如同一次放進了太多主題而眼花撩亂一般。我想這部電影除了西藏的議題以外,其實是亨利追尋自我的一段冒險(畢竟是根據自傳改編的),儘管如此,我還是很難去喜歡這部電影,如果導演可以用更公正客觀的方法表現這個議題,相信可以為電影增色不少。

       對了,演彼得的演員就是演哈利波特的路平教授那個人喔

***


因為翹課沒看到影片
結果就拉著D陪我去補看

(掃瞄機故障,用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google帳號的人請點選「名稱/網址」就可以輸入自己的暱稱囉
您的留言是本部落格最大的動力:D